《學費》劇情簡介
水原小學四年級學生禹榮達的父母出門經商半年沒有來信,榮達靠祖母每天撿破爛掙來的錢勉強生活著。祖母生病,無法支付3個月學費的榮達沒有去學校。他朋友的姐姐貴蘭把米送到了榮達家,班主任田代老師也來家訪,把學費交給了祖母。但是房東把那筆錢拿去頂了房租,所以榮達又不能去學校了。祖母問榮達, 能不能去平澤的姨媽家取學費。
早上榮達很早就乘牛車出發,在居酒屋取水,走了6裏(約20公裏)的路,平安到達了平澤的姨媽家。第二天,榮達拿到了學費和大米坐公共汽車回來,跟祖母打了招呼後,就跑到學校交學費。田代老師讓榮達看了同學們為他攢錢的友情箱,說今後不要擔心學費,要好好學習。榮達從學校回來的時候,收到了父親的來信,信上說母親生病了所以沒能聯係榮達,同時還寄來了一個裝有錢、衣服和鞋子的包裹。農樂隊過盂蘭盆節期間,榮達的父母回到了故鄉。
《學費》相關視頻
-
4.0 壯誌千秋
-
3.0 我的媽媽
2005 劇情簡介:電影《我的母親》改編自芬蘭作家赫基•希耶塔梅斯的同名小說。\r 本片背景係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芬蘭與俄國對戰,約有70000兒童被送往中立國瑞典,等待和平後回國。故事中的小男童,因為被送到另一國家,演變出自己有兩個媽媽、兩個家,但又不知那個才是自己真正的家。然而自己拒絕接受新家庭,每天等待親母的信。及後親生母的另一段情、養母初時對自己的不接納……直到養母對小男童的了解、照顧,男童對養母的感情亦視為親母。無奈戰爭結束,男童需回芬蘭,再次與媽媽分離……\r 據芬蘭史料記載,二次大戰期間,曾有7萬多名芬蘭兒童被送往中立的鄰國瑞典,以躲避戰禍。戰後,這些孩子大部分陸續回到芬蘭,但有近1.5萬留在了瑞典,繼續同養父母生活在一起。\r 該片導演克勞斯•哈羅表示,很長時間以來,他一直想拍一部講述芬蘭戰時兒童移民故事的電影。 -
4.0 追夢的山裏娃
2012 劇情簡介:哥哥袁建和弟弟袁築性格截然不同,遇事常常意見不一。\r山裏有了有線電視,使袁建迷戀上足球,他們練習比賽到天黑竟還打著手電筒繼續踢,媽媽董蘭芝聽村裏的女孩韋萬芸一說,追到場壩狠揍了袁築一頓,沒揍袁建,她把足球沒收了。弟弟袁築格外想不通,他去為難韋萬芸她們,雙方較量長跑,袁築敗退下來。搗頑而好較真的袁築也受哥哥帶動,兄弟倆發誓要組建一支真正的足球隊並參加正規的足球賽、去看他們心中的偶像大球星。\r可是要建球隊卻沒有球,兄弟倆說服村長的兒子山子一同去看球,勘探隊的古鬆(長相酷似商毅)等幾個大人邀圍觀的山娃們比足球,山娃們慘敗還不服氣,古鬆主動借給他們一個足球。小夥伴們組建起“山娃足球隊”。他們相約到山子他們村的場壩練球,還特別要求堅守秘密。為了使球隊像個樣,他們集體請古鬆給他們來當教練,古鬆隻答應有空陪他們玩玩...... -
10.0 楊梅紅了的季節
2009 劇情簡介:愛好美術的宋藝為了尋找靈感回鄉采風,偶遇鄉農科員吳小梅。小梅與朱永烈為家鄉的無私付出感動了他,宋藝決定用自己的方式改變農戶們的舊觀念。他向父親宋慶來借錢承包土地種植新品楊梅,遭到父親的拒絕,也因此與父親發生矛盾。其實,投資家鄉是宋慶來多年的心願,宋藝的努力與付出讓宋慶來感到欣慰。但開發農業產業的計劃卻遭到公司股東們的反對。這時,政府提出的“工業反哺農業”的方針政策堅定了他投資家鄉的信念。最終他說服了股東們出資建立了楊梅深加工廠,並將楊梅產業的發展結合現代的企業化管理和銷售模式,使楊梅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從而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夙願。而此時,宋藝也找到土地和畫的靈魂了,這靈魂就是對這片土地念念不忘付出心血的人們…… -
3.0 中年危機
-
2.0 重生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