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友誼》劇情簡介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的前夕,日寇放火燒毀了東北某一村鎮。幫助我國抗日的蘇聯紅軍隨軍女護士梅什科娃,在烈火中救出中國兒童小虎子,把他送到蘇軍醫療站去救治。小虎子得救了,他的父母為了感謝梅什科娃,送給她一個象征吉祥如意的百家鎖,梅什科娃也把刻有父名安德烈依的懷表送給小虎子留作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梅什科娃回到蘇聯改學地質,十餘年後,作為地質專家,被中國聘請到中國西北工作。小虎子名叫李青,從部隊轉業到新疆某地質勘探隊工作。動身前,父親李哲明把那塊值得紀念的懷表交給了他。李青恰好與梅什科娃工作在一個地質隊,但他們已互不相識了。地質隊的姑娘們從梅什科娃的皮包裏發現了那個百家鎖,追問根源,得知了百家鎖的由來。梅什科娃由於忘我地工作,積勞成疾,患j’嚴重的胃病。一次胃病發作,地質隊員們冒著狂風暴雨,穿過沼澤地帶,要把她送到額爾齊斯河對岸的醫院去。但因河上風大浪險,僅有的渡船在船塢中躲避風浪,百呼不應。李青冒著生命危險攀沿河上的鐵索,與風浪搏鬥,終於爬到了對岸,叫來渡船,將梅什科娃及時送進醫院。梅什科娃在醫院中,經過手術急救,轉危為安。一天,李青前來醫院看望,梅什科娃偶然發現李青隨身攜帶的一隻俄國古式懷表,就是自己在十多年前送給李哲明的紀念品。這一突然的發現,使梅什科娃心情十分激動,她終於認出了李青就是她懷念多年而沒有找到的小虎子,她急忙拿出百家鎖,雙手緊握著這兩件最寶貴的禮物,注視李青良久,終於喊出:“李青,小虎子,我終於找到你了!”李青萬萬沒有想到當年搶救自己生命的蘇聯女紅軍就是今天的地質專家梅什科娃,兩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不久,梅什科娃病愈出院,回到地質隊,他們又投入到緊張、愉快的勞動中去了。
《永恒的友誼》相關視頻
-
6.0
講話沒有在聽
2021
劇情
簡介:阿忠一覺醒來,發現自己死了。他看著太太和子女處理他的身後事,一家人圍著屍體一邊吃早餐、一邊七嘴八舌,阿忠也在旁邊喋喋不休,但不論生前或是死後,他講的話都沒人聽!他隻能委托一個人,完成他最後心願。
-
1.0
雪恥殺
2020
劇情
簡介:講述的是追殺出賣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叛徒的故事。主線內容呈現發生在1945年宋老三的複仇情節;副線講述楊靖宇蒙難前後的故事——楊靖宇犧牲於1940年,時年三十五歲。 1940年,宋老三的抗聯上司程斌背叛了抗聯,投降了日本人,他出於義氣,也跟了程斌。宋老三得知楊靖宇處境危險,他單槍匹馬去阻止程斌殺害楊靖宇,被程斌追殺。宋老三又跟隨周保中到蘇聯成為了88旅的一名士兵。1945年抗戰結束,88旅由通化前往沈陽執行任務,宋老三私自離隊,其原因為追剿出賣楊靖宇的叛徒。88旅排長馬鳴武通過搜查宋老三留下的物品懷疑宋老三可能是叛徒,企圖逃跑。就與士兵崔子、老嘎頭一起追捕宋老三。離隊的宋老三首先殺死了組織殺害楊靖宇的日偽通化省警務署長岸穀一隆。並把其屍體懸掛在城門上。宋老三回憶與楊靖宇軍長在紅石砬子(東北抗聯第一軍建軍地址)的合影,想起楊靖宇對自己的信任與關懷,心如刀...
-
2.0
雪花那個飄2006
2006
劇情
簡介:一個敢說敢做、獨立而潑辣的現代農村婦女形象,雖然最終與“劉威”離婚,獨自撫養三個女兒,但依然樂觀,總是相信麵包會有的,生活會好起來的。她自學了如何放映電影,並把被縣裏收回去的放映機又要回來繼續放“野場子”(即露天)電影
這部電影是楊亞洲向中國電影百年誕辰的獻禮之作,他希望借《雪花那個飄》來講述“普通人與電影的聯係”。和自己以往的電影一樣,他希望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能夠記住影片中的主要人物。
-
6.0
血搏敵梟
1994
劇情
簡介:“九?一八”事變後,日寇加緊了侵占華北的步伐。北平也處在風雨飄搖之中。黑夜,一蒙麵人潛入“丸二商社”,用斧劈死血債累累的關東軍大佐須田,和追捕的日軍拚殺後帶傷逃走。日軍循血跡查到費文德醫生的蘭溪診所。費文德30歲,早年曾留學德國,後在東北軍任醫官。東北淪陷後來到北平,他是一個正直的愛國青年。老須田死後,須田次郎接替叔叔的職務,須田次郎陰險毒辣,是費文德留德的同學,他看到明火執仗破壞蘭溪診所不行,即派冷興打入蘭溪診所,相機行事。冷興進診所不幾天,一個病人不明不白死去。警察局長唐銳佛前往調查,費文德一口斷定是謀殺。當地駐軍參謀長吳吉利也來診所,才知道死者是駐軍的團長。吳對費文德頗為信任,暗示如中日開戰,希望費的診所能成為戰地醫院。吳臨走時交給費一塊在現場撿到的血手帕,說了對冷興的懷疑。沒有幾天,費的診所又死了一個病人。輿論大嘩,日本浪人也趁亂鬧事,診所被...
-
1.0
血色烽煙之出生入死
2016
劇情
簡介:
-
8.0
聖蛛
2022
劇情
簡介:一個女記者深入伊朗最神聖的城市馬什哈德,追蹤調查連環凶手“蜘蛛殺手”以“清洗街頭罪惡”為名殘害女性性工作者,但隨著死亡人數的劇增,以及真相的接近,記者發現整個社會開始奉“蜘蛛殺手”為英雄,這使得她追尋正義的機會變得渺茫。
評論